您现在的位置: 川乌 > 川乌特性 > 正文 > 正文

点亮群众心中那盏不灭的灯人民资讯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7 16:31:27
特约记者王波通讯员邓飞跃“他们在驻村帮扶工作中贡献突出,特授予荣誉村民。”5月13日,在市市场监管局召开的驻村帮扶联席会议上,竹山县柳林乡公祖村“两委”向市市场监管局、汉江师范学院、十堰高级职业学校12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颁发荣誉村民证书。回首过去几年风雨共济的岁月,原公祖村*支部书记车堂招思绪万千,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们走访慰问、精准施策、用情帮扶的场景历历在目,他感慨地说:“驻村扶贫工作队不仅带领群众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山大人又稀、山山像屋脊、中间一条溪、道路如簸箕,这是6年前公祖村的真实写照。年精准扶贫的*策春风吹来,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汉江师范学院、十堰高级职业学校成立帮扶工作队入驻公祖村,唤醒了大巴山山脉深处乡亲们的致富梦。公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从那时起,这些“穷亲戚”成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们最深切的牵挂。围绕交通出行、人畜饮水等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制约发展的问题,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时间着手公共基础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结对帮扶带来的“福利”。一座连心桥工程打通了公祖集镇内循环;村级公路硬化14公里,砂石路复修20公里,修建烟叶产业路,彻底解决烟农行路难问题;建设漫水桥2座,极大方便村民出行;先后投入40余万元改善人畜饮水条件,新建沉淀池、更换管道,全面解决村民饮水供应及饮水安全问题。公祖村有久负盛名的“柳林腊肉”“高山洋芋”“野生土蜂蜜”等土特产;有海拔高、生长期长、品质好的中药材;有原生态的旅游资源,但是“锁在深山人不知”。为了将帮扶由“输血”变为“造血”,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引导建立农副产品加工、药材种植、家畜养殖、旅游漂流等专业合作社12家,注册“堵河源”农产品商标2件、“竹山堵河源*参”“竹山堵河源川乌”集体商标2件、“铜谷峡”旅游类商标2件,为公祖村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该村形成以烟叶为主,中药材、养蜂、旅游、电商、传统种植养殖为辅的产业结构,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59万元。精准扶贫带来山乡巨变。如今走进公祖村,入户道路伸向农家门前,房前屋后洁净卫生,桥下溪水潺潺,蓝天白云与青砖碧瓦相映成趣,农耕文化墙上熠熠生辉,一派“屋舍俨然、小桥流水”的和谐景致。以前,公祖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仅放鞭炮每家每户少则花费千元、多则上万元,街道两旁麻将声通宵达旦。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移风易俗上下足工夫,顶着各种阻力和村民的不解,立村规、定民约,向传统陋习宣战,家家户户上门做工作,引导全村村民在承诺书上一一签字。在村规民约的引导约束下,现在村民们不比阔气、不比排场,生活越来越好,精神越来越足,思想也越来越新。扶贫扶智,教育先行。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落实教育扶贫*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目标,每年组织2次实用技术培训、2期在校学生假期补习班,累计帮扶公祖村培养了28名高素质毕业生。“有困难找支部,要办事找干部”,成为当地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金钥匙”。市直驻公祖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赵秦在走访贫困户途中不慎摔折了腿,但他心中放不下帮扶工作及时返岗,牵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公祖行活动;唯一的女队员金梅坚持长期驻守公祖村,成为村民的“知心大姐”,她曾为贫困户熊正万、陶卫红的子女就读武汉“百年职校”三下省城;刘汉禄、童振兴、吕稳住等队员为解决贫困户子女上学事宜跑前忙后……一组组令人惊喜的数据、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迹、一幅幅令人难忘的画面,刻印在公祖村的山水之间、草木之中,更刻印在公祖村的发展历史中和村民的心坎上,犹如生生不息的火种,点亮群众心中那盏不灭的灯,鼓舞乡亲们砥砺奋进,建设美丽家园。本文来源:十堰日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anwua.com/cwtx/1331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川乌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1025554号-6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