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你还记得吗?农历十月初一,是为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寒衣节为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在古人的观念里,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五行之说,其中鬼属至阴。《淮南子·天文训》讲道:“积阴之寒气为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十月初一也曾是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礼记·月令》云:“是月也,天子始裘。”在周朝,天子要特地穿上冬日的衣袍,并昭告天下:凛冬已至,人间冬安。
《诗经》里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天从九月开始变冷,就要添置御寒的衣服了,寒衣节的起源,来自孟姜女,天冷她挂念修长城的丈夫,千里迢迢带着冬衣来寻人,但始终未见到人,她放声痛哭,感动上苍,一段长城因此崩塌,;露出埋在其下的白骨和青砖,刻着她丈夫的名字。
因此她将冬衣一一烧掉,寄托哀思,后人便随之效仿,渐渐形成了寒衣节。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这是中国千百年来人们的信仰,凛冬已至,遥寄寒衣。
小时候常听老一辈人说,寒衣节这天千万别到处乱跑,尤其是晚上,在寒衣节,同样有一些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禁忌需知晓。
一忌夜游
今天晚上无事便要早点睡觉,阴寒最重的鬼节,我们身体也会随着四时之气的变化,而气血虚衰,尤其寒衣节为初冬时节,入夜后,就不要在外面乱逛了,早点回家休养生息,尤其是阳气不足者,更不要深夜出门。
二忌晾晒衣被
寒衣节午后不要晾晒衣物、被子,午后的阳气慢慢衰退,阴气会逐渐加重,阴寒容易附着在被子上,对身体无益。
三忌熬夜
人气血最虚的时候往往在深夜,此时阴邪最重,而寒衣节又是一年之中阴寒最重的日子,熬夜后很容易招致阴寒侵体,造成不适。
因寒衣节属“阴”,为此,我们要补足阳气,以对抗阴寒邪气,以保身体安康。饮食上我们可以吃些红豆、糯米,既能驱邪护身,又是寒衣节的传统饮食习俗。
四宜食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客家俗语,讲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毕,客家人会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做成应节食物糍粑,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外酥内软外黄里白,香糯可口。
糯米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作用,而且糯米比较黏腻,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阳光,适当吃一些糯米还能补一补我们的阳气,尤为适合在寒衣节这天食用。
五宜食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自古以来,红豆都是寄托相思的食物,在寒衣节这天也承载了我们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从养生的角度讲,在初冬多吃些红豆非常有好处,可以补益我们的气血,抵御严寒。
且红色属火,为阳,有振奋阳气之效,而且红豆属五谷,为植物种子,内含精气生机,在寒衣节建议大家吃些红豆,可做饭可煮粥,尤其是气血虚,体湿重的朋友。
六宜晒日艾灸
阴寒畏阳,若想阴寒不侵体,需要一身阳气足。但现代社会,由于种种不良习惯,导致人体内的阳气越来越弱,严重不足,这样在面对阴寒重的日子,身体就会不舒服,想要补足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太阳。
自然界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人也一样,也需要阳气的温煦,只有体内阳气充足,气血才能循环正常,脏腑才能保持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身体也不容易生病。晒太阳可以帮助我们将自然中的阳气转化到人体内。
咱们很多中老年朋友,喜欢在院子里放上一个躺椅,晒着晒着太阳就睡着了,这是因为身体吸收了阳气,得到温润,便容易入睡,当然冬季可不要晒睡着哦,容易受风,且冬天晒太阳一定要做好保暖后再去晒日,时间最好在正午,初冬的太阳即使正午也不猛烈,背对太阳,让阳光晒透我们的背部,微微出汗,会觉得浑身通透。
尤其是常年久坐。肩颈酸痛僵硬者,更好多晒晒太阳,不止在寒衣节这天,天气好的时候,都要晒一晒,畅通气血,振奋阳气。
晒的部位,可以为腹部和背部,背部为阳中之阳,是督脉、膀胱经循行路线,如果背部受冷,则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经络入侵,伤及阳气,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好多晒晒太阳,为身体补充阳气,温煦经络。
若是所处地区一直阴天下雨,见不到太阳的踪影,我们便可退而求其次,利用地之阳的艾草,来帮助我们温煦身体,温阳扶正。《扁鹊心书》记载:“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可见,艾灸(灼艾)的方法,古代就被医家们认同。
我们艾灸所用的艾绒,便是艾草提炼制成,为纯阳植物,本就有温通经络,祛湿寒阴邪的作用,对我们身体而言,艾灸就像是太阳,暖化我们已经“结冰冻住”的身体,让身体通活顺畅起来。
我们可重点艾灸以下部位,后背、腹部和腰部,这三个地方都是容易补充阳气的的部位,艾力顺着我们的皮肤逐渐渗透进体内,一点点去疏通瓦解体内的阴寒,注入阳气,但因艾灸操作要求较为专业,建议在不会操作的情况下,找专业人士艾灸,以免烫伤。
或是选用相对安全的艾灸方式,随着科技进补和艾灸方法的普及,很多不用点火的无烟艾灸,随着人们的需求被研制出来,若是经常出门在外,不方便艾灸,可以试一试这款敷贴式的艾灸贴,只需撕开后贴在我们的腹部、腰部或是受寒的部位即可,方便易携带。
这款艾灸贴是绒艾叶、制川乌、制草乌、干姜等物,与热熔胶一起,经过加工而成,熬成黑色的膏体,之后摊涂在无纺布上,撕开后是浓郁的草本味道,很浓郁,贴在皮肤上4~8小时候揭下,就完成了一次简易艾灸。
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元阳。走三阴,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干姜辛温解表,温中散寒,无论是外寒内侵还是内寒滋生,都适合用干姜来调养;制川乌可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非常适合寒性体质者。
这些辛温散寒之物与艾草一起,可以将艾灸的效力大大提升,平时贴在受寒部位,无论是工作学习,或开车外出,都不耽误,不用特意抽出时间来专门艾灸养生,非常适合忙碌的上班族。
南京同仁堂伏湿贴懒人轻身贴艾草贴家用艾灸贴肚脐脚底贴精选月销量¥49¥7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具体怎么贴参考下图:
若是觉得敷贴的温热感不明显,还可以做做这款可控温的艾灸,这个艾灸宝虽能发热,但不用点火烧艾,利用的电能把艾绒加热,这个艾灸宝如同一个大大的可发热“肚兜”,将我们的腹部或腰部、背部覆盖于下,多部位同时可享受到艾灸的效力。
拉开外袋的拉锁,里面有两层垫子,一层为艾绒垫,覆满厚实的艾绒,一层为加热的垫子,插电后发热,操作非常简单。
只需连接插线,然后调制自己喜欢的温度,便可以舒舒服服享受艾灸,9档控温,可满足不同人士对于温度的要求。
电热艾灸宝艾灸温灸宝热敷宝家用无烟艾灸宝电加热温灸宝精选月销量¥19.9¥8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里面的艾绒,用的桐柏山的野生艾草提炼制绒,多年陈艾,叶大绒厚,艾力更足,制出的艾绒细腻,温灸的效果加倍。这个艾绒垫最好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保证艾灸的效果,晴天时也可拿出去晒一晒,艾灸过程温而不烫,且不会产生一丝烟,周围萦绕的都是浓郁的艾草味道。
固定用的弹性非常好的魔术贴,无论身材胖瘦,都能进行松紧调节,不勒得慌也不会往下掉,可以反复粘贴,非常方便,伴随着一股股温热感流入到我们的腹部、腰部或是背部,微微出汗,感觉体内的寒气都在往外排。
晚上回到家,倒上一杯温开水,一边艾灸一边为自己的身体补充水分,看书工作两不误,轻轻松松便把阴寒驱除了,使体内的阳气得以补充,振奋。
寒衣节,莫要忘记缅怀故人,年年岁岁,看那冬风渐起,寒衣节至,愿我们今冬平安,阳气浩然,不被阴寒所扰。